后现代的死人书真的有用吗?当我们去解构那些权威,那些被视为常理的东西,生活难道就能变得更好吗?

  答案很明显。

  不能。

  即便解构一切,也不会引来更好的东西。

  我在这里无意说诸如解构是一种补全,通过对立面的方式重塑现代性这种话。

  因为问题并不在这里。

  关键在于,这就像石头剪刀布一样,解构克制结构,结构克制建构,建构克制结构。在这里并非有着某种东西比另一种更加先进的说法,只是一种单纯的克制关系罢了。能用一种去克制另一种,然后就用了,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。

  我认为,在每个地点每个时间的某些社会都会有几套认知体系,他符合这个时代的现状,也同时为人们的生活指引着方向。

  简单理解,就是它对应着不同的生活状态。

  这些认知体系也并无优劣高低之分,但是它们就和石头剪刀布一样,某一种体系在特定的时间,特定的地点下,必定会碾压另一种体系,甚至其权利和收益都要远胜过其他的体系,能够成为时代的最优解

  这个石头剪刀布体系会随着时代变化,变成一环扣一环的东西,下个版本要是石头的版本,你就可以提前做好出石头的准备,然后积累起一次又一次的先发优势。

  毫无疑问的说,这个游戏对应着现实里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,它可以是美联储降息,也可以是新开的蜜雪冰城。

  所以关键在于领先一步,在经济出现明显的症状时,准备配套的生活和认知体系。

  当然这样说还是太抽象了,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这一东西。

  譬如说最直接的,便是在生孩子这一观念上,他本质上对应着一整套思维体系,这套思维体系在农业社会堪称无解,然而一旦过渡到工业社会甚至是现代,就失去了以往拥有的权利地位。这部分公式总是慢于环境一步,直到新生代成长起来之时,才逐渐退出时代舞台。

  (这是五月份写的内容了,九月份的时候刷到了力工思维,可以说力工视频里的男性,完美的将一种形象,一种现代男性不想成为的形象展现出来,就和女性不想成为的家庭保姆的形象一样,非常直观的展现出了这种生活状态,于是这里便不多赘述。)

  (当然这个世界上并不止这一种东西,像是做题家思维,那便是这个时代典型的被批判了无数遍的生活方式的一种,

  我们可以简单定义一下做题这件事。那就是通过读书考取学历功名来获得权利地位成就的生活模式。(此处延续我の做题家批判)

  可以说从古典时代一直到工业时期,做题家思维几乎都是版本主流,无论哪个时代都能派上用场的出装。在这些时代,知识极度匮乏,以至于任何知识都能作为权力,无论是某个传承几十年的菜谱,还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学来的应对虫灾的知识。

  自从印刷术发明之后,知识的权力进一步增长旺盛起来,但这还不是极限,因为工业革命马上到来了,知识等于金钱,在这个时期体现的淋漓尽致。在这一时期,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常识随着知识的流通被逐渐塑造成型。知识,似乎越来越重要了,在那个勃勃生机万物井发的时代,即没有成熟的建制化的培养人才的体系,也没有也没有似乎任何人都能发明出改变世界的小创意。

  在国内,不同的是国内自古以来就有一套将知识和权力进行互相转化的体系,并且宗教并不压制皇权。所以在实现劳动力的增值这方面,知识的性价比算是最高的,无论就其上限还是下限而言。

  直到现在,一切发生了变化,这是一个知识贬值,下沉的时代,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,叠加上劳动力的贬值,做题的性价比正在急速降低,一旦知识的获取速率跟不上时代发展速率,就会被甩在身后。

  我们无从得知,做题升学这一选择,到底能获得多大量级的收益。同年龄段同时代的工科文科数据又是什么样的?但有一点是肯定的,那就是收益不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正在降低,并且还远远没达到最低点。

  劳动力的价格又又又又史低了。市场会调节一切,可能是几年,几十年,甚至是一百年。

  当然,也有少数人秉持着另外类型的幻觉,那便是用读书(文史哲类作品),去抵御被时代抛弃的恐惧,去获得某种为人处世的秘诀,如同朝圣一样。

  时常听到类似的表述,假如你不知道做什么,那就去健身。假如你不知道做什么,那就读书吧。

  作为自我提升的两大法门而存在。

  这便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读书之法。

  他犹如一剂良药,治好了部分现代人的焦虑症,只要持续不断的自我提升,总有一天能够借此解决面前危机。

​ 尽管没人能确信,小说是否有这类型功能,但他们确实相信着这点。并且觉得自己能够获得思想上的提升,和某种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提升。

  这就像是虚无缥缈的投资,只不过没人能知道结果是什么罢了。

  

论外:其实最近写了很多东西,但大多都难称得上是完整的内容,但不更新总是不好的,所以还是从中挑出这篇相对完整的东西来。